癲癇病最輕微的癥狀一般有身體某個部位不自主抽動、肢體出現麻木或針刺感、面部或全身潮紅等,患者身體出現不適癥狀后應及時就醫治療。
癲癇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主要是由于腦神經元過度放電所引起,通常是由于顱內腫瘤、頭外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血管疾病、寄生蟲感染等因素有關。此疾病具有短暫性、發作性、重復性以及刻板性等特點,患病后的起初癥狀主要會表現為眼瞼、口角、手或者足趾出現不自主抽動,也有可能會有一側面部或肢體出現抽動,還可能會伴有肢體麻木感或針刺感,隨著病情發展還可能會出現味覺、聽覺、嗅覺等感覺異常。部分患者也可能會表現為面部或全身潮紅、腹痛、煩渴、嘔吐等臨床表現,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患者可出現意識模糊、反復咀嚼、反復搓手、全身酸痛、頭痛、嗜睡、面色蒼白、軀干或面部肌肉出現節律性抽動等情況發生。
患病后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苯妥英鈉片、卡馬西平片、氯硝西泮片等藥物治療。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考慮通過癲癇病灶切除術、慢性小腦電刺激術、大腦半球切除術等手術方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