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川崎病需問哪些病史
病情描述:
川崎病需問哪些病史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川崎病又稱為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疾病,主要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兒童,發病特點主要是發熱以及皮疹。需要詢問的病史,包括發熱的情況、皮疹的情況、頸部淋巴結腫大的情況,有無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口唇干裂、楊梅舌以及四肢末端硬腫的癥狀,還有就是做過哪些治療以及檢查項目。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川崎病是什么病川崎病又稱為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是以全身性血管炎為主要病理改變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疾病,常見于嬰幼兒,易見于學齡兒童。主要臨床的癥狀有發熱、四肢末端的改變、硬腫、皮膚出疹、球結膜充血、黏膜改變等。臨床上可通過靜脈輸入丙種球蛋白來治療病情,同時口服阿司匹林,具體的劑量應該在專業的醫生指導下進行服用。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川崎病治愈后也要定期進行復查,看是否有冠狀動脈瘤和關節痛等后遺癥。建議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多補充水分,注意休息。如果抵抗力下降,需要多補充營養,不要運動,保證充足的睡眠、不熬夜。飲食上以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保持良好的心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都有利于病情的恢復。01:31
-
不典型川崎病是什么病不典型川崎病是比較常見的兒科疾病,是因全身血管發炎導致,以發熱、皮膚出疹、黏膜充血、淋巴結腫大、口干舌燥、雙眼球結膜充血、頸部淋巴結腫為主要癥狀。一般發生在小兒身上,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不典型川崎病的治療主要是使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目的是控制急性期的炎癥,防止冠狀動脈瘤的形成,阿司匹林對于不典型川崎病所引起的血管炎癥有很好的療效。在治療的過程當中,隨著患者病情的變換,藥物的用量上也要及時的做出相應的調整。在平常的生活中,要適當的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合理飲食,營養均衡。01:13
-
川崎病川崎病指甲川崎病一周后,指甲或指甲近端蒼白,手中呈硬性水腫,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現潮紅,皮膚常繃緊僵硬,壓之無凹陷,十天后指甲皮膚交界處出現特征性指端大片狀脫皮,約兩個月后,指甲常出現橫溝。恢復期指甲可見橫溝紡長短不一。病程的第一期為急性發熱期,一般病程為1天到11天。主要癥狀于發熱后即出現,陸續出現,可發生嚴重心肌炎。進入第二期為亞急性期,一般病程為11到21天,多處體溫下降,癥狀緩解,指甲端出現磨狀脫皮。嚴重者病例可出現發熱,發生冠狀動脈瘤可導致心肌梗塞動脈瘤破裂。有的患者舌頭可呈現楊梅舌,口腔內,有的患者會出現黏膜充血的癥狀,但是并不會出現潰瘍。當患者出現發燒的現象,而且眼睛、口唇以及患者出現皮疹現象的時候,就可以診斷為川崎病了,如果孩子確診為川崎病,就需要立即去醫院就診掛號。語音時長 2:12”
-
川崎病有哪些癥狀根據臨床表現并排除其他疾病,下列六項中具有五項即可成立診斷。一,持續發熱,五日以上,發熱可長達兩周到一個月,體溫常達39度以上。二,雙側結合膜充血。三,多形性紅斑,多發生在軀干部。四,口唇發紅,草莓樣舌,口腔及咽部粘膜彌漫性充血。五,急性期手掌與足底充血,硬結性水腫,恢復期指間開始脫皮,出現于甲床皮膚交界處。六,急性非化膿性頸部淋巴腫大,主要是以皮膚粘膜出疹,淋巴結腫大和多發性動脈炎為特點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大多數患兒年齡是在兩個月到五歲之間,但是也有成年患者,男女的比例是一比三到一比五,復發率是2%到3%,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闡明,遺傳易感性和感染可能是本病的病因。語音時長 1:49”
-
川崎病需復查哪些項目實驗室檢查,血清學檢查如白細胞計數升高、血小板增加、C反應蛋白升高、血沉加快等等,同時注意是否伴有肝腎功能損害和D-二聚體的升高。輔助檢查,尤其要注意心超和心電圖的表現,提示是否存在心血管并發癥如冠狀動脈擴張和心肌損害。
-
川崎病要做哪些檢查現在沒有任何一個辦法能夠做到百分百的排除胎兒畸形,目前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做B超,然后結合做羊水穿刺,準確率相對就比較高了。孕10到12周做絨毛活檢。11到13周加6做NT檢查,看看染色體是否異常。孕16到21周做羊水穿刺檢查。孕18到24周B超排畸檢查。
-
川崎病應注意哪些飲食川崎病,作為一種兒童常見的全身性血管炎癥疾病,對患者的飲食管理至關重要。合理的飲食搭配不僅有助于緩解病情,還能促進患者的康復。一、總體飲食原則川崎病患者的飲食應以高營養、易消化、低脂低鹽為原則,同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膩食物,以及易過敏
-
川崎病應注意哪些飲食飲食禁忌以及注意事項如下:一,禁忌滋補,避免進食魚肉蛋奶等高熱量的食物,以免助熱生熱。二,飲食宜清淡,多飲水。三,發熱時多物理降溫,不能著急退熱或退燒過度,給孩子身體病情帶來不利。四,穿衣柔軟舒適,以防皮膚硬腫疼痛,川崎病主要是全身皮膚黏膜,淋巴結炎癥,血管炎癥主要表現,一般中醫認為應該是內熱大的表